禮姓的來源
古代掌管典禮者,以官職為姓。或曰衛康叔后裔。禮姓是滿姓“薩克達”的一個分支,追根溯源可至古肅慎氏。禮姓名人有衛國大夫禮至等。
姓氏來源
滿族禮氏
是滿姓“薩克達”的一個分支。
滿族禮氏后人多集中遼沈地區,與其歷史上享有特惠政策有關。據《欽定清文鑒》卷五記載:薩克達禮氏,乃太祖建國之前主動歸附的十一姓氏之一。這十一姓氏族人“受到優禮待編設牛錄時,部民與部長傳統隸屬關系被當作酋長世襲特權保留下來。”
滿族的姓,多以居住地的地名、山峰、河流等名稱做為姓。薩克達姓,追根溯源可至古肅慎氏。“《北史》靺鞨 ,即古肅慎氏也。所居多依山水。按滿洲語謂長曰達,稱老翁曰薩克達……。”(《滿洲源流考》)。《八旗滿洲氏族通譜》卷三十五· 四寫道。:“薩克達,本系地名,因以地為姓。其氏族散居于薩克達、寧古塔及各地方。”薩克達由地名而來的姓,還可從《滿洲源流考》十三卷第226頁找到根據:明代嘉靖年間設置的薩爾達衛,按薩爾達山而來,薩克達與其音相近。薩爾達山在打牲烏拉。而薩爾達山、薩爾達衛,歷史地理位置在哪里?我查遍古地名和古地圖都未找到。在吉林市、打牲烏拉東面有一座名為“老爺嶺”,海拔1284米的山峰。這與《滿洲源流考》中提到的“薩爾達山”地理位置基本相符,稱“老爺嶺”,即由滿語稱“老翁曰薩克達”而來;在牡丹江市、寧安(前文所言寧古塔,在寧安境內),東側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山脈——“老爺嶺”。這兩處“老爺嶺”,是靺鞨生存壯大之地,也是薩克達氏族發祥之地。隨著滿族與漢族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,滿族姓氏也發生了變化。滿族姓氏由原來的多音節姓,變成了單字漢姓。大約1662至1675年間,薩克達宗族分解出:官、禮、李、里、應、祖、翁等諸多姓氏。如今的禮氏族人,大多居住于遼沈地區,京津等地也有少數禮氏后人。
姓氏來源
滿族禮氏
是滿姓“薩克達”的一個分支。
滿族禮氏后人多集中遼沈地區,與其歷史上享有特惠政策有關。據《欽定清文鑒》卷五記載:薩克達禮氏,乃太祖建國之前主動歸附的十一姓氏之一。這十一姓氏族人“受到優禮待編設牛錄時,部民與部長傳統隸屬關系被當作酋長世襲特權保留下來。”
滿族的姓,多以居住地的地名、山峰、河流等名稱做為姓。薩克達姓,追根溯源可至古肅慎氏。“《北史》靺鞨 ,即古肅慎氏也。所居多依山水。按滿洲語謂長曰達,稱老翁曰薩克達……。”(《滿洲源流考》)。《八旗滿洲氏族通譜》卷三十五· 四寫道。:“薩克達,本系地名,因以地為姓。其氏族散居于薩克達、寧古塔及各地方。”薩克達由地名而來的姓,還可從《滿洲源流考》十三卷第226頁找到根據:明代嘉靖年間設置的薩爾達衛,按薩爾達山而來,薩克達與其音相近。薩爾達山在打牲烏拉。而薩爾達山、薩爾達衛,歷史地理位置在哪里?我查遍古地名和古地圖都未找到。在吉林市、打牲烏拉東面有一座名為“老爺嶺”,海拔1284米的山峰。這與《滿洲源流考》中提到的“薩爾達山”地理位置基本相符,稱“老爺嶺”,即由滿語稱“老翁曰薩克達”而來;在牡丹江市、寧安(前文所言寧古塔,在寧安境內),東側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山脈——“老爺嶺”。這兩處“老爺嶺”,是靺鞨生存壯大之地,也是薩克達氏族發祥之地。隨著滿族與漢族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,滿族姓氏也發生了變化。滿族姓氏由原來的多音節姓,變成了單字漢姓。大約1662至1675年間,薩克達宗族分解出:官、禮、李、里、應、祖、翁等諸多姓氏。如今的禮氏族人,大多居住于遼沈地區,京津等地也有少數禮氏后人。